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

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
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头条

[中青时评]文脉千秋,从大运河读懂“何以中国”

时间:2024-07-02 18:50:03 点击: 【字体:

  “何以中国·运载千秋” 网络主题采访活动于6月23日正式启动。采访团将走访江苏扬州、淮安、宿迁、徐州、镇江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8个城市,在沿着大运河寻脉古今的过程中,更好地讲好运河故事,赓续大运河文脉,传承大运河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。

  “应是天教开汴水,一千余里地无山。”江山壮丽,历史奔腾;运载千秋,润泽万民。大运河的通航,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,也推动着运河沿岸的繁荣和城市的勃兴。如果说长城是民族立正的脊梁,那么,大运河就是滚烫的血脉,是写就在神州大地上的恢弘诗章。一条大运河,半部华夏史。2014年6月,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十年来,大运河文化带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重大部署深入实施,古老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  水脉连着文脉,大河润泽众生。千年大运河,既是润泽百姓的水脉,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。大运河之“运”,是漕粮运输、市场繁盛的载体;大运河之“运”,更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唇齿相依。十年来,各地多措并举,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,一系列鲜活、立体、丰富的文化图景奔腾在世界面前。日前,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“运载千秋——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”上,240余件(套)文物静静诉说着大运河的辉煌过往。8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,“寻迹”“探胜”“见证”“融汇”四个部分依次展开,为观众呈现新时代大运河考古成果与大运河文化带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新变化、新成就。在时空交错的坐标里探寻一条河,我们不只看到一个辽阔而古老的中国,更看到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人文史诗。

  大运河织就的网,和你我生息相关。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,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: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,下至清宣统末年,续以当代公元两千之初。它是流动的、活态的文明,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。沟通南北、文化交融的大运河是中国的;联结中外、运通四海的大运河是世界的。南粮北运、北物南行,商贾往来,帆樯云集。把这条“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、幸福河”守护好,续写新时代的运河故事、运河精神,擘画人河相融、和谐共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——这是时代责任,也是未来期许。10年来,大运河串珠成链,涅槃为中华大地上闪亮的生态景观带、文旅资源带和文化创意长廊。一言蔽之,大运河促进了地域文化交流融汇,助推了中华文明发展勃兴。

  一河通南北,千载连古今。国脉千里,棹歌悠扬。悠悠大运河,衔接延伸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,既是沟通中外经济的桥梁,更是连接东西的文明纽带。舳舻千里、渔火延绵,物阜民丰、文脉流淌,今天,千年大运河是“何以中国”的铿锵答卷,千里大运河更是向“新”而行的厚重诗章。(邓海建)